资讯
NEWS
首页 > 资讯
点亮桥下“灰空间”|北京市政总院城市更新实践新成果
2023-02-22

09.jpg


桥下空间利用及景观提升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建设美好宜居城市的必然要求。近日,由北京市政总院深度参与设计的北京市顺义区3处桥下空间试点提升项目建成开放,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好去处,备受好评。


惠民工程,以人民为中心。利民之事,丝发比兴。为充分了解市民需求,设计团队深入项目现场调研,组织多轮问卷、访谈,最大化地将需求融入城市微更新方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将桥下空间由城市“灰空间”转变为“活力空间”,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地制宜,一桥一策。在保障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从每座桥梁周边区域建设和市民需求出发,提高桥下公共空间利用水平,通过完善慢行系统、增加休憩活动场所、增添文化元素等措施,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实现建设城市高品质公共空间的目标。


俸伯桥——丰富便民设施,旧桥换新颜


在顺平辅线上,新、旧两座俸伯桥是跨潮白河的标志性建筑。针对现况俸伯桥空间利用率较低、桥体破旧、景观效果差等问题,设计团队在美观、功能、实用等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改造。新俸伯桥提升桥下公园游憩品质,利用多级大台阶设置木坐凳、健身器材,通过生动的彩绘增加滨水空间的趣味性,让桥下空间变身为“人气聚集地”。


01.jpg

更新前后效果对比


旧俸伯桥充分考虑其作为慢行桥的功能需求,改善休憩环境。在桥上设置彩色步道、智能座椅、圆形花坛和休闲座椅,呼应潮白河水文化,增加3D趣味荷花彩绘。智能座椅利用太阳能板蓄能,可实现手机充电和夜间照明,绿色环保。经过改造的旧俸伯桥,环境更加舒适优美,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活力空间。

 

02.jpg

03(替代版).jpg

花池廊架、3D彩绘

04.jpg

05.jpg

智能座椅


顺平路高架桥——完善慢行系统,展现本土特色


高架桥位于顺义区仁和镇腹地,针对区域交通流量大、桥侧居民区商铺林立的现状,设计团队提出以提升出行安全和改善环境为目标的改造方案。完善桥下区域和周边慢行系统,在桥下空间区分过街和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改善停车秩序,保障过街行人安全。同时,在桥下立面绘制文化墙,展现“顺义八景”、弘扬顺义本土文化特色。


07.jpg

logo玻璃砖景墙


京沈线马坡桥——点亮顺义“门户”,优化道路空间


马坡桥上跨享有“奥运大道”美称的白马路,是马坡地区的国道“门户”。改造后的马坡桥,通过设置照明灯带美化桥区夜景;同时完善非机动车道彩色铺装、过街等候区域等慢行设施,并增加花箱围墙,提高行人通行安全性,优化路口慢行空间。


11.jpg

夜景照明

13.jpg

曲线花箱和绿化种植


顺义区桥下空间试点提升项目的顺利实施,是北京市政总院城市更新业务创新实践工作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未来,北京市政总院将充分发挥规划设计引领作用,持续深耕城市更新业务,为提升城市品质贡献力量。


上一篇: 喜讯|北京市政总院荣获6项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
下一篇: 北京市政总院设计的丰台火车站交通枢纽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信息公开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51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