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首页 > 资讯
应用规模新突破|北京市政总院设计的北京经开区大型景观桥拱肋顺利合龙
2023-03-29


大图2.jpg


近日,由北京市政总院设计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昌大道跨凉水河桥拱肋顺利合龙。文昌桥是经开区建设的首座大型景观桥梁,作为连接开发区核心区与河西区的重要节点,桥拱肋顺利合龙为文昌大道年内通车创造了良好条件,建成后该桥将成为开发区景观新地标。


2.png


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规模新突破


文昌桥采用中承式提篮拱形式,拱肋全长(拱脚后缘距离)约150m,高54m,桥面最宽处65.8m。设计团队应用总院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领域科研成果,充分发挥材料抗拉、抗压性能优势,桥梁主梁采用钢-UHPC组合结构,大幅降低工程投资,并实现在国内桥梁领域采用UHPC材料跨径尺寸新突破。4.1m*5.0m机动车道UHPC板跨径(钢梁腹板中心距)、5.5m*5.0m非机动车道UHPC板跨径均为同类型中国内最大跨径。


微信图片_20230321105444.jpg


精细化设计,多措并举缩短工期



钢主梁工字截面:降低用钢量的同时为施工全自动焊接创造有利条件,降低施工难度,提升施工质量,方便后期维护管养。


变曲率样条曲线桥拱肋:线形优美,更好融入凉水河整体景观。应用BIM技术,精准控制拱肋设计、施工全过程,直观高效,合龙精度控制到了5毫米以内。


工序合理:采用“先拱后梁”工法,充分利用旧桥桥面作为施工作业面搭建拱肋支架,有效避免在河道内实施的影响和限制。实现桥梁快速、安全、绿色施工,仅用100天的时间完成桩基、承台约2万立方米混凝土施工及1900吨拱肋的拼装,节约工期约3个月,节省了建设成本,为年内通车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微信图片_20230321105435.jpg

大图1.jpg


智慧监控系统服务桥梁全生命周期


依托文昌桥工程项目,设计团队研发桥梁监控智慧系统,实时采集分析数据,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桥梁运营期健康监测,确保桥梁施工、运营安全。同时,拓展大数据、云计算、智慧算法等新技术应用,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服务。


moxing.jpg

微信图片_20230321105451.jpg



上一篇: 六周年|看北京市政总院服务雄安新区现代化城市雏形初显
下一篇: 世界水日|看首座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实现全产业链运营
信息公开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51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