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全长7.8公里,蕴藏着古都北京深厚文化基底。自建国初期至今,北京市政总院秉持古今交融、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在中轴线风貌重塑提升项目中,有机融合历史风貌与城市需求,克服环境制约等难题,服务中轴线周边区域环境提升,助力中轴线焕发时代新韵。为此,我们邀请您一同回顾总院与中轴线的故事。
第三期 钟鼓楼广场“微更新”再现文化活力
钟鼓楼文化广场(北京日报记者 武亦彬摄)
钟鼓楼作为北京中轴线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见证了北京城数百年的沧桑变迁。北京市政总院承接的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于2016年建设完成,占地面积1.58公顷。作为连接钟楼与鼓楼的纽带,广场整治工作内容包括景观环境优化、交通组织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改造和广场建筑界面提升。设计团队结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北京老城空间优化,创新提出渐进式“微更新”理念,对广场环境进行系统有机更新,为中轴线增添新的活力与魅力。
01 赓续中轴文脉 展现中和之美
“拨正”广场布局,让轴线一贯到底。广场空间营造遵循北京老城整体格局,通过园林“对景”手法,布设规整铺装、成排乔木、花坛挡墙与服务设施,强化空间布局上的对称与平衡,和中轴线壮美、一贯到底的秩序融为一体。考虑南北衔接及功能需要,设置南广场、钟楼湾广场和北广场三处各具特色的“微广场”,实现中轴线在鼓楼以北自然收束,形成连续、完整、和谐的景观序列,呈现中轴线的序列感和仪式感。
北广场更新后实景
02 打磨细节设计 彰显中轴威严
细节守护历史风貌。广场设计以钟楼、鼓楼为主景和视觉焦点,留出观赏缓冲区、限制新建景观体量和色彩、设置观赏点和观景通廊,引导视线向古建筑聚焦,彰显其威严尺度;在环境营造上,通过保留大树、种植传统园林植物,运用灰色铺装、花坛挡墙以及古典风格的服务设施等元素,共同烘托广场传统风貌,营造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在还原钟鼓楼及附近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要求,守护好承载着历史与文化记忆的建筑遗产。
钟鼓楼南广场更新后实景
03 回味钟鼓声鸣 再现文化活力
还“地”于民。广场“微更新”通过“留白”手法,重构空间布局,将巍巍钟楼、鼓楼与百姓生活和谐相融。更新后的南广场开敞平整、北广场绿树成荫、钟楼湾广场灵活宜人,绿化覆盖率由原来的25%增至50%,活动空间充分释放,环境舒适度显著提升;“自行车+步行”慢行交通组织模式的运用,在满足居民生活和游客出行游览需要的同时,努力留住老北京的传统生活方式,让历史风貌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城市发展和谐共生。
钟鼓楼广场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