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首页 > 资讯
植树节 | 解码会“呼吸”的城市
2025-03-13

当城市会“呼吸”,钢筋水泥便有了生命韵律。近年来,为贯彻落实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城市生态从提升绿化覆盖率向优化生态功能纵深推进,开启一场重构空间秩序的深层革命。值此植树节之际,让我们透过三项工程,一同回顾和见证北京市政总院通过创新设计唤醒城市生态意识的实践与应用。


一、城市“深度呼吸”:雄安地下管廊的“立体生长”


雄安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以“浅-次浅-深”垂直分层理念重构城市空间格局,将停车场、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设施深埋地下,释放地面空间建设绿道与社区公园,深层空间预留轨道交通与战略设施空间,为未来碳封存、地下储气等新兴技术提供技术接口和拓展条件。


节能减排:搭建“CIM+BIM+GIS+物联网”智慧管廊平台,集成监控、报警、巡检功能,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与智能化决策支持,全面提升管廊运营效率与水平,有效降低运营能源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试点应用整节段全预制管廊技术,实现支护-结构施工一体化,有效减少渣土外运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升地下综合管廊防洪设计标准,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将雨水蓄滞后用于植被灌溉,构建“会呼吸”的水循环网络。

雄安地下管廊.jpg

雄安地下管廊剖面图


二、城市“共生呼吸”:深保产业园的“绿色密码”


保定深圳高新技术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以“绿色低碳、科技智慧”为核心理念,实现园区生活与生产共享,保定特色与深圳创意共治。通过构建全区慢行网络,打造绿色健康出行示范园区,将78.59公顷绿地化为一座“会呼吸”的产业新城。


生态海绵系统:合理布置海绵系统,通过雨水花园、透水铺装与生态沟渠,搭配地下蓄水池,实现雨水净化回用,滋养绿地,构建“降水-蓄滞-回用”的闭环水网。 


碳氧平衡系统:深保园内即将实施的中央公园与街区公园、生态保障区形成三级绿地网络,种植大量乡土乔木,通过自然碳汇与智慧减碳相结合,为园区配备天然“绿肺”,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科技赋能平台:依托BIM+GIS数字孪生平台,智慧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数据动态调节用水量,让“花园都市”与“先锋科技”无缝融合。

深保园.jpg

6f1a63582a77ceef5ef087c7a8338ce.jpg

深保园——碳中和主题公园


三、城市“脉动呼吸”:六环高线公园的“生态焕活”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六环高线公园以“缝合”与“重生”为密码,重塑的不仅是一座城市公园,更是一个集生态景观、绿色交通、文化体育、休闲服务于一体,以“近零碳”示范为目标的世界级公共活力空间。


交通、景观、功能缝合:保留六环路原有路基与桥梁肌理,设置慢行桥串联南北,打造“四道系统”(漫步、跑步、骑行、观光车);提高东西向道路联通密度,形成“鱼骨状”渗透的观景通廊。改造后的路基化身“绿色动脉”,公共活动场地、功能性建筑的植入,补足周边城区服务体系,实现5分钟直达核心景观,让低碳出行融入城市基因。

 

绿色发展:对既有路基进行“生态重塑”,选择本土植被打造独特的生态栖息地。布局绿色建筑,采用装配式建造、光伏一体化、地源热泵系统、雨水回收等低碳技术,构建“近零碳”示范区,让城市在绿色发展浪潮中,展现出生态魅力与生命活力。

东六环整体大鸟瞰.jpg

b76d1c7af161746e482298c6073e856.jpg

屏幕截图 2025-03-13 083750.jpg

六环高线公园

上一篇: 无信息!
下一篇: 北京市政总院四个项目获得雄安新区优秀勘察设计成果认定
信息公开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51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