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首页 > 资讯
系统治理 综合施治:看涞源老街如何重塑
2025-08-26

近日,据河北省涞源县涞源新闻报道,由北京市政总院牵头设计的沙河大街管廊及城区管网改造工程实施后,降雨即涝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交通拥堵情况大为改观,即便汛期也可安心出行,让周边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01 认真把脉:一条街的内涝困局


涞源县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早期城市发展缺少规划,管网建设密度低、年代久,雨水排水主干网络不通畅,造成内涝问题积弊已久。沙河大街位于县城中心区域最低处,全长1303.8米,现状敷设雨污水合流制管道,城区90%的雨水均汇集于此排入拒马河。由于沙河大街管道断面小、敷设凌乱,无法起到排水主干通道的作用,造成降雨即涝,交通拥堵。北京市政总院设计团队经过深入调研积水内涝成因,将积水治理纳入区域城市更新系统综合考虑,制定了片区近远期实施策略,对道路交通、排水设施及各类地下管线实施全面改造和系统治理。

图片1.jpg

02 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的创新方案


针对沙河大街存在问题,总院设计团队提出“总量分解、源头控制、分区收集、雨污同输、箱涵为主、管廊并行”的总体建设路线。通过数字建模,以沙河大街为中心把周边汇水范围内径流工况统筹考虑,对片区雨污水管网进行各工况模拟及优化。结合项目现场情况,上游承转输、下游扩能力,通过对总汇水面积约409.25公顷范围进行降雨分析,建设一条长1365米、高2.0米、宽3.0-6.0米的大型地下排水箱涵,承接上游区域汇水后排入拒马河。同步在箱涵内嵌0.8米×0.8米污水箱涵,实现排水系统的雨污分流,使区域系统排水能力大幅提升,推动城区绝大部分雨水由“地上漫流”向“地下畅排”的根本转变。

图片2.png

03 韧性提升:从“水患街”到“网红街”


项目于2024年竣工,将街道改造、防洪排涝及管廊建设有机结合,在解决民生难题的同时,打造沙河大街步行街,提高街道的宜居性,如今沙河大街彻底告别内涝,街道两侧商铺林立、烟火升腾,从以前的“水患街”,变成了现在的“网红街”。


沙河大街的改造提升,不仅是涞源县一条重要街道的更新,也是北京市政总院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应用技术服务民生需求的具体实践。工程实施后,区域路网得到优化,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周边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营商氛围和居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为涞源县城经济、社会、环境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得到了周边居民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封面-图片3.png

图片4.png

部分图片来源自长城网、保定晚报


链接:涞源沙河大街民生蜕变记

https://mp.weixin.qq.com/s/sAqWszq9Ajw9k_24XP1nzg

上一篇: 无信息!
下一篇: 推荐性国家标准《城市桥梁纵向伸缩装置技术条件》编制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顺利召开
信息公开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51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