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首页 > 资讯
七秩敬新程 | 雄安笔记:我们与未来之城的对谈
2025-10-22

2025年,北京市政总院迎来建院70周年。自1955年成立以来,一代代总院人怀揣无限热忱,秉持“精益求精、创新卓越”的坚定信念,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始终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共同成长。厚重的设计图纸和一摞摞计算书,字里行间满是总院人赤诚奉献的情怀担当。为此,北京市政总院特别推出“七秩敬新程”总院七十年系列专栏,重温那些令人难忘的奋斗回忆,激励总院人以笃定向前的奋进姿态,共同展望更加美好的明天。


雄安笔记:我们与未来之城的对谈

张韵 聂大华 黄鸥 杨京生 赵新华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横空出世!总院人满怀激动、期待与振奋,投身到这个书写百年基业的新战场,实现千年大计的新舞台!关于雄安新区起步阶段那段激情岁月,五位总院的亲历者分享了他们宝贵的记忆,形成这篇以第三人称讲述的奋斗故事。这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总院人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集体肖像。

封面.jpg

01千年大计 使命担当


时任总院总经理张韵、总工程师包琦玮第一时间对接新区管委会,了解需求,组织精锐力量。“能参与雄安新区规划设计,是我院的无上荣光。这里既是展现总院技术实力的舞台,也是向世界顶尖水平同行与专家学习的机会。我院经历过各类重大工程的考验,有觉悟、有水平、有情怀、有担当,必将为京津冀发展、为雄安新区建设倾尽智慧与力量!”张韵代表总院向新区管委会做出了郑重承诺。

 

总院工作团队迅速集结,由聂大华、黄鸥、杨京生、赵新华四位专业总工程师领衔,深入参与中规院牵头的前期各规划营工作;张楠、张为等七名技术骨干借调到新区管委会和雄安集团,参与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各生产部门组织精锐队伍全力投入......

张韵带队调研雄安2.jpg

微信图片_20251011093033.jpg

微信图片_20251011093056.jpg

02 破题开篇 智汇雄安


如何绘就千年蓝图、引领时代的未来之城?


2017年6月新区成立规划工作营,这是一种组织模式创新。工作营汇集全国顶尖规划设计咨询单位和相关企业,在总体规划基础上,集中进行专题研究共同破题:建设什么样的新区?总院作为交通、市政、地下空间、环卫四个工作营的主力军,承担的研究任务最重。

 

以国际视野、生态宜居定义出行


道路交通专业总工聂大华带领团队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了《交通领域的世界眼光与国际标准》《道路网布局与功能等级》《枢纽体系与设计研究》等成果,对标伦敦、东京、纽约、斯德哥尔摩等国际城市,提出构建以绿色交通方式为主导、满足个性化需求、面向未来、体现生态优先、水城共融、宜人尺度、安全舒适、国际领先的交通体系。路网规划以道路空间全要素协同为主基调,塑造为城市空间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核心,并为未来预留可拓展空间。

微信图片_20251011093127.jpg

建筑专业总工赵新华带领团队,系统总结参与规划设计的数十座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经验,在新区枢纽体系建设研究中,针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标,对标东京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创新制定了枢纽建设层级与级配比例,明确单体枢纽设计指标与土地可开发强度。

 

同期,总院还开展了新区窄路密网条件、车路协同场景、自动驾驶需求、共享定制公交等一系列创新性、挑战性的课题研究,与各方智慧思想激烈碰撞,为清晰勾勒新区交通发展轮廓贡献“总院方案”。


以前沿理念、融合共享筑基物流未来


在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生活紧密融合的当下,新区创新地将城市物流系统深度纳入基础设施总体规划。水资源与环境专业总工杨京生率队参加物流规划营,与阿里、京东、顺丰、招商局等行业领军者共谋未来。聚焦物流发展趋势、运营模式及与基础设施融合方式,开展了深度行业碰撞与专业共创,孕育出突破性的方案:构建“总体轨道物流骨干网络+区域管廊设施融合共享”模式。这一方案开创性地将高效轨道物流与新区核心基础设施-综合管廊进行功能与物理整合,为高密度城市物流提供了“雄安答案”。该模式在容东片区进行了建设实践,为未来智慧物流打下基础,也标志着总院成功开拓了融合性物流规划这一前沿新领域。

微信图片_20251011093016.jpg

以专业把关、严谨论证落实韧性安全


由于自然地势条件限制,新区属于洪涝风险较高的区域。河北省领导特别重视防洪与排涝规划,组织了以院士为指导的工作营开展专项研究。水资源与环境专业总工黄鸥作为“海绵城市与内涝规划”评审专家组组长,以深入实际的现场调研成果为基础,结合总院多年专业技术积淀,为新区定下“外围筑堤截洪+内部填垫辅以抽排排涝”的总防洪排涝原则,为新区安全韧性发展奠定基石。

 

03 容东首战 五位一体


容东片区是新区建设先行区,承担着首期安置、探索经验、创新模式的重任。其片区规划,尤其是地下空间规划,是新城建设的“第一块试金石”。赵新华总工担纲,总结国内外大量案例经验,特别是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城实地调研的深度思考融入方案,从功能布局到上下衔接,从创新理念到经济可行,提出“地下现代化,地上生态化”理念和“以交通和市政管廊形成井字形骨干,地块开发弹性布局,分期建设”等具体措施,使容东这座前所未有的立体之城方案逐见显现。在地下,有限空间内最集约地布局管网管廊、物流通道及轨道的预留条件;在地上,建筑条件研究时同步与地下顺畅衔接及预留弹性。经过5年的建设,基本实现了容东片区总体空间整合、结构共构、功能复合目标,一个“集约综合、适度适用、人本舒适、复合利用”的地下空间蓝图,与地上生态智慧达成完美融合。

 

在总结容东片区地下空间建设成果基础上,为高质量推动新区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我院系统提炼提出新区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五位一体”创新理念:将地下交通、市政管网、综合管廊、地下空间和智能设施等五大要素应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全流程精准管控,构建一个以人为本、强调协调性和网络连通性的地下世界,突出“横向联通、纵向分层”,实现真正的“给未来留下空间”、一体化智慧高效运维等目标,更能落实规划控制建设的严肃性。2019年5月,张韵大师、杨京生总工代表新区管委会向省委领导汇报通过的《雄安新区重点地区地下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即“五位一体”方案),已成为指导新区地下建设的“关键指南”。它解决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核心问题,为庞大而复杂的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导。

INFMX-PEA02173317.jpg

04 蓝图落地 丰碑矗立


自新区2017年开始规划、建设至今,总院人在新区创造了多个“第一”:组建第一个创新规划工作营、设计第一个落地项目——市民服务中心基础设施(践行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绿色智慧等新理念)、牵头中标第一个市政基础EPC项目——74天建成容东片区截洪渠一期工程、完成第一个大型地下空间规划——容东片区规划、参建第一个大型交通枢纽——雄安高铁站、第一条轨道交通线——R1线车辆段标段……


除规划设计任务外,总院还参与编制《雄安新区建设管理规划》核心内容《规划勘察设计管理》,更独立担纲《技术创新管理》及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地下空间、BIM管控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和规定,为新区建设管理助力。

 

这每一个第一都凝聚着总院人的智慧、付出和担当。2022年总院被新区评选为“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发展先进集体”;2024年,雄安新区首次组织优秀成果评选,在公布的33项成果中,总院4个项目入选,市政/交通/水利水务类项目获奖数量最多。这些荣誉都是对总院雄安工作的极大肯定。

INFMX-PEA01991240.jpg

雄安站.png

2.png

结语:执笔岁月 共赴远方


2017年,北京市政总院以六十余载的深厚技术积淀,积极投身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建设。2025年,正值总院成立70周年,这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已初绽芳华。“启动区的塔吊仍在运转,创新的探索从未止步,年轻的面孔接续奋斗”,雄安的故事,永远“正在进行”。

 

总院人,是雄安新区建设最鲜活的注脚。他们像一粒粒种子,带着“服务雄安”的初心,被风吹到这片土地,然后扎根、抽枝、开花,在这片土地上“长”成了新的模样。他们用无声的奋斗诠释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雄安建设者精神。也许所谓“千年大计”,就是一群人把一生,活成了一座城的年轮。而他们与雄安的故事,才刚刚翻开序章。

 

部分图片来源自新华社


上一篇: 无信息!
下一篇: 致敬不凡 | 北京市政总院的优秀员工(四)
信息公开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51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