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国家工程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战略,推动城市道路工程领域信息模型的规范化、高效化应用,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组织,北京市政总院主编的《城市道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标准》(T/CECS 1946-2025)(以下简称《标准》)已正式批准发布,自2025年11月起施行。

01 立足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应用框架,规范“一模到底”
当前,城市道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普遍面临模型创建标准不一、信息交付体系缺失、全生命周期数据割裂等挑战。为解决此类问题,《标准》系统总结BIM技术在重大市政交通项目深度应用的经验,紧密结合城市道路工程(含道路、桥梁、隧道、管线及附属工程等)特点,以信息共享、协同工作为核心,聚焦“一模到底,数据驱动”的应用目标,从模型创建、管理、交付到全生命周期协同,明确了统一的技术要求与应用框架,总体统筹城市道路工程数字技术应用。
02 建立“模型精细度分级体系”,破解应用深度难题
《标准》建立的“模型精细度分级体系”(L1.0至L6.0),对应从方案设计到运维管养的不同阶段需求,明确各阶段模型应包含的单元类型、几何信息及属性深度,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了清晰的技术依据,避免模型过度深化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防止模型深度不足影响应用效果,达成提升精细化管理与项目效率的平衡。
03 打通数据链条,夯实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底座
针对城市道路工程线性分布、专业接口复杂、服役周期长的特点,《标准》创新性地引入基于通用数据环境的协同工作模式,强调统一信息流转接口和平台在项目实施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定义标准化的模型交付物与属性信息表,《标准》确保了工程信息在不同阶段、不同专业间的无损传递和有效继承,为后续的智慧养护、资产管理乃至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基底,实现数据价值,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服务水平与长期运营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