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日起,《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正式实施,生活饮用水水质迎来新的标准体系。与2006版标准相比,新国标更加关注感官指标、消毒副产物指标、生物安全性以及水源水质潜在风险指标,并提高了部分指标限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北京市政总院始终以服务市政基础设施的需求为目标,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展开科技攻关,开展前瞻性技术的探索和工程实践,连续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水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研究,并依托“北京市供水水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研发了集“强化常规处理、深度处理、膜处理、安全消毒”在内的多种饮用水处理集成技术。集成技术中各工艺单元优势互补,可有效处理并控制自来水厂出水的浊度、藻类、嗅味、微生物,消毒副产物、有机物等关键指标,提升饮用水口感和舒适度,提高管网水质的生物及化学稳定性。
典型案例
北京市郭公庄水厂采用南水北调来水为主水源,原水具有夏季高温高藻、冬季低温低浊以及季节性生物风险特性。作为国家“十二五”水专项课题《南水北调京津受水区供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示范工程,郭公庄水厂设计中在国内首次采用“预处理(粉末活性炭、预氯、预氧化)+机械搅拌澄清池+主臭氧+炭砂滤池+超滤膜+紫外线联合氯消毒”全流程前瞻性组合处理工艺,有效应对原水水质波动,满足出水指标要求,并具有一定安全裕度。水厂自2014年12月运行至今,出水水质指标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臭氧-炭砂滤池工艺,降低消毒副产物
臭氧-炭砂滤池工艺兼顾过滤效能、微污染物质去除,并可作为后续膜处理工艺的预处理屏障。郭公庄水厂炭砂滤池采用颗粒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与臭氧工艺结合,有效去除消毒副产物前体物,降低消毒副产物。
炭砂滤池车间
超滤膜工艺,提升感官指标和生物安全性
超滤膜工艺对进水适应能力强,可完全去除水生生物及虫卵等,大幅去除藻类、细菌、病毒(去除率99.99%),提高出厂水生物安全性。郭公庄水厂超滤系统投产后,浊度从常规工艺出水0.1~0.12NTU降至0.02~0.03NTU,感官指标优于新国标。
超滤膜车间
紫外线+氯消毒技术,有效控制管网生物稳定性
与传统氯消毒、氯胺消毒技术相比,紫外线+氯消毒技术对具有抗氯性的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有显著的消毒灭活效果。管网实测数据显示,在采用紫外线+氯消毒技术的供水区域,管网水中检测出的微生物数量明显少于单独氯消毒的区域,能够有效控制管网生物稳定性,增强饮用水生物安全性。
紫外线消毒设备
“多级屏障”全流程组合处理工艺为城市高品质饮用水处理技术发展提供了成功示范,已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广东、陕西、吉林、贵州、新疆等多座城市自来水厂应用,为守护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了总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