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关于授予2023年首都劳动奖状、奖章和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的决定》,北京市政总院水资源与环境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洋荣获“首都劳动奖章”。
2009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市政总院工作。先后参加几十项给排水工程设计、规划、咨询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近二十项,荣获表彰二十余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与编写标准规范和论著十余项,获得专利8项,兼任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市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八届青年委员。
事迹介绍
让百姓喝上放心水,离不开技术攻关
充分发挥科研创新能力。王洋承担完成了“珠江下游地区水源调控及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南水北调受水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城市应急供水的规划调度技术研究” 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给水和排水管网安全运行保障集成智能监管平台”课题,为构建“从源头到龙头”供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体系提供科技支撑,研究成果在北京、广东、河北等六个省市的供水项目中示范应用。
承担的“市政水处理紫外线消毒与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城镇给水膜处理技术规程”获得标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19年,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水系统工程与技术分会“水业杰出青年”称号。
“蓝图”是实现梦想的基础
作为设计院的工程师,王洋认为在咨询设计阶段拿出高品质成果,是将城市基础设施的“蓝图”变成“千年大计”的基础,学以致用、冲锋在前是她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她承担的北京市第九水厂应急改造工程、北京市第三水厂地表水应急扩建工程,服务首都供水安全。
和田市水厂提标升级改造工程是设计单位牵头的EPC项目,王洋作为项目负责人,将先进的“预处理+纳滤”水处理技术运用到高氟高硬苦咸饮用水处理中,体现了北京援建的首善标准,实现了改善当地百姓饮用水品质、保障身体健康的目标。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2021年,作为项目负责人王洋承担了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松山湖水厂一期工程设计任务,该项目是东莞市供水安全保障重大项目,也是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水利工程配套工程,建设规模110万m³/d,设计出水水质标准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近两年时间里,为了保证项目进度,王洋克服多项工作齐头并进的困难,坚持长期驻扎现场,随时了解顾客及相关方的需求、解决技术问题,将项目打造成高标准、全流程、低碳、智慧的示范标杆。
勤奋源于热爱,无悔始于初心。在王洋心中,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源于对专业的热爱,把每一天的忙碌作为实现梦想的阶梯,诠释了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担当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