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组织评选出首届“中国轨道交通创新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政总院青年工程师吴昊灵、邹彪获此殊荣,其中吴昊灵位列TOP10获奖名单。
01 创新引领,与时代同行
吴昊灵带领北京轨道交通R4线一期北段项目团队提出“兼顾近远,互联互通;降本增效,资源共享;破旧立新,升级GTC;以终为始,绿色低碳;智慧创新,提质增效;一站一策,港城融合”六大特色理念,统筹各专业深化研究,全力推动项目进程,为实现2025年项目正式开工奠定扎实基础。项目建成后,将服务保障首都功能建设,提高首都机场陆侧交通服务水平,打造顺义快速进城交通廊道。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标志性线路——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的线路副总体,吴昊灵和团队开创性提出“多网融合”“快速通达”“服务灵活”的设计理念。通过设置互联互通节点,平谷线将成为国内第一条实现“多网融合”的交流制创新线路。该线开通后,燕郊至CBD的公共交通出行时间从50分钟缩短至30分钟,将大幅提高出行效率。
22号线(平谷线)-东大桥站效果图
02 敢于突破,向未来进发
邹彪扎根隧道及地下结构设计研究工作,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隧道施工环境,作为北京地铁16号线结构设计总体,牵头“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机械化暗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依托16号线项目深化实践研究,通过对施工技术研究、现场试验以及多代装备应用比对分析,提出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创新理念,形成了一套隧道机械化施工建造技术。项目成果突破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瓶颈,初步转变了长期以来依赖人力手工作业的行业现状,有效减少人工操作的风险和误差,显著提高隧道施工机械化水平,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更高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16号线单层导洞大直径中桩暗挖车站-万泉河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