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总院积极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引领,开拓城市更新市场,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01 下足“绣花”功夫让城市更有温情
北京国贸桥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是北京市政总院利用桥下空间改造经验取得的又一重要收获。项目地处北京商务中心区的核心点位,总面积约13.8公顷,通过对周边企业、居民、办公购物及旅游人群等的走访调研,从百姓需求入手,围绕交通、景观、环境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以“绣花”功夫开展道路断面结构调整、路口交通组织优化、慢行系统改善、桥区日景夜景综合提升及城市界面环境净化等,实现“螺狮壳里做道场”,将“桥下灰空间”从“交通基础设施的附属品”升级为“区域公共客厅”,塑造安全高效、花林慢行、生态立体的一体化交通景观,与周边的商务、商业、居住、办公功能互补,成为承载城市生活的重要空间。
02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
北京大兴老凤河团河行宫段开放共享改造工程将对团河遗址公园段老凤河两岸1.6公里滨河空间进行提升治理。团河行宫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关键文化遗址,项目以破除围墙阻隔、重构河岸为核心,通过增设650米连续亲水步道、打造文化主题景观节点,实现老凤河水系与行宫遗址之间的视觉及空间连通性。项目以开放共享改造为手段,将老凤河与行宫共织为融合文化展示、生态游憩、活力共享等多重功能的文化生境,塑造出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格局。
03 以敬畏之心赓续历史文脉
佛山历史文化名城顺德大良旧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项目位于国家历史名城保护规划核心范围——顺德老城历史城区内,是中央预算资金支持的重点项目,本项目服务范围涉及鉴海路、凤山路、清晖路及文秀路等主要路网的系统性改造提升。针对片区建筑特点以及人流、车流量较大的问题,总院项目团队在路面设计中采用高韧超薄沥青新材料,在原有道路病害整治后将直接加铺沥青,减少对现状交通影响的同时,黑色路面质感很好地契合了旧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位。为恢复和提升大良河的历史地位、文化价值和生态功能,项目将分别以码头寻忆、青云书藴、曲水回廊及龙舟吸水为主题,对沿线公园进行分节点改造,通过地面微铺装、文化小品、公共艺术装置、桥梁美化等手段讲述地区的历史故事,赓续岭南城市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