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NEWS
首页 > 资讯
匠心传承 | 总院人再获“盾构工匠”称号
2023-05-19

近日,由北京盾构工程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二届“盾构工匠”颁奖仪式在武汉隆重举行,北京市政总院隧道与地下结构专业副总工程师李名淦荣获全国第二届“盾构工匠”称号,这也是继首届“盾构工匠”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总院人。


lmg.png


李名淦,北京市政总院隧道与地下结构专业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受聘北京工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等。2005年北京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总院工作,先后参与近二十条轨道交通项目结构研究、设计工作;担任总体负责人主持北京轨道交通7号线东延工程、22号线工程全线设计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发表论文16篇,荣获表彰二十余项,参与编写标准规范和论著9项,获得专利12项。


从业十八年,李名淦以“知行合一”的匠心精神扎根隧道及地下结构设计研究工作,主持设计与审定的盾构隧道里程近一百公里,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地下道路盾构隧道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微信图片_20230519102209.jpg


实践孕育创新。在参与首都国际机场捷运联络线工程设计时,李名淦创新提出采用管幕保护下施工技术解决下穿不停航机场主跑道新建大跨隧道的难题,这也是北京首次应用微型盾构进行管幕施工的实践。之后主持北京地铁大兴线黄义区间盾构设计时,因区间下穿京沪铁路、京九铁路车站站房以及12条股道,被认定为特级风险群穿越工程,他会同施工方开展盾构微扰动掘进控制技术研究,最终在确保铁路不减速运营情况下顺利实现工程穿越。持之创新,终获肯定。2014年,李名淦等人被授予第十二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创新集体。


2010-10-087-市政院-黄村轨道-NK01-ZCY.png


积淀源于探索。李名淦多次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地下道路建造与运营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对盾构管片性能及大直径盾构隧道逃生救援方案进行研究;主持、承担北京市科委《北京市首条服务于京津冀、多网融合、互联互通的市域快线(平谷线)关键技术研究》、《盾构法地铁隧道分叉段围岩稳定性及施工技术》等多项科研课题,通过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推动着盾构技术的突破与创新,为行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微信图片_20230519102214.jpg


不懈追求引领技术进步。近年来,李名淦全身心投入到“设计创新+”的探索之中,推动总院盾构隧道技术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在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全线设计工作中,他主持编制了北京地铁首套(8m)通用环管片图,促进盾构隧道施工标准化发展;通过盾构侧始发 (接收)技术、洞内解体(弃壳) 接收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全线区间隧道“能盾则盾”的目标,盾构工法的应用占比高达81%,有效提升了区间隧道施工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齐心庄站效果图.png


厚土之下、方寸之间,每一次盾构机更高精度掘进的背后都饱含着李名淦对专业技术的坚持与责任。未来,他将继续践行基础设施建设者的社会责任,为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精细化发展而奋斗!


上一篇: “无碍有爱”,让社会更有温度
下一篇: 廊桥一体 | 北京市政总院设计的秦皇岛海螺岛跨海大桥首片预制管廊海上架设成功
信息公开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51084号